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正日益提升2024炒股配资。
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一年之计在于春,政府工作报告为一年的经济社会作出了重大安排,5%左右的全年GDP目标、4%左右的赤字率、2%左右的CPI涨幅等,每个数字背后都是砥砺奋进的步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首先是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今年十个方面工作任务中的第一条,这凸显了决策层审时度势,强化经济内循环的决心。消费定位的提升是经济动力转型的坚定信号。
而要真正突出内需尤其是消费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必须在政策取向上,清除掉妨碍内需尤其是消费的各种体制机制因素,让市场主体的需求偏好在市场自由绽放,让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让人们有感有得。
政府工作报告还旗帜鲜明地指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的表述我们举双手赞成,早在2023年10月16日第一财经就发表社论,提出民生也是生产力,并持续呼吁促进居民增收减负,营造休养生息、轻税薄赋的环境等。

当前,民生更成为我国应对一切问题和挑战的塔基。将更多资金用于惠民生、促消费,可以畅通经济良性循环,因为内需尤其是消费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核心是人们可支配购买力不足,以及社保医保等保障度有待提升。
为此,当前需在两个方面持续发力,提升消费。
一是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在社保民生领域的投入,用政府低成本的信用来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让人们无后顾之忧地表达真实显示偏好,个体的真实显示偏好才是经济动力的核心内驱力。一是为个人化债提供更多制度和市场空间。目前企业和居民亟须修复资产负债表,需不断完善企业破产法、尽快出台个人破产法,以及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开放,为私人部门破产重整、资产负债表重组等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市场便利。唯有打开个体风险的市场交易和重新配置的市场空间,金融风险才能真正为市场消化吸收和优化管控,内需购买力方能得到释放。
当然,强化宏观政策的民生导向不仅是原则,更是行动指南。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明确了方向,而且还积极进行行动的路径规划,即明确打好政策“组合拳”,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等的同时,还明确指出要注重倾听市场声音,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塑造积极的社会预期。
如果说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是方向厘定,那么注重倾听市场声音则是路线图。唯有路线图清晰和富有可操作性,民生导向才能做到不偏航、不错位。
当前必需明确,民生问题是复杂具象且动态多变的,不仅需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还需有自下而上的经济社会具象偏好的采集,唯有上下联动、相互助推,多多聆听市场声音,诸多民生问题才能被听到、被看到,才能真正提高决策系统对经济社会变迁的敏感适应能力,形成一种趋势互动的感知响应决策生态,真正切实有效地促进政策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衔接畅通。
而如何聆听市场的声音,这是一个构建和完善政策感知系统的问题。
为此,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构造政府与市场沟通函数,这不仅需强化自上而下的调查研究和官方渠道的信息采集能力,而且还需积极推进开门立法、透明执法,适度提高经济社会主体参与立法定规的空间和机会,真正让法律法规能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有效降低政策进入市场的成本,为民提供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良好营商环境。
当前的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和聆听市场声音,最重要的不仅是政府在财政资源方面的倾斜投入,真正严格落实零基预算,打开公共民生投入的存量再分配空间;更需政府的放手和放权,坚定“放比管更好”的信念,要对“放”给予更多的包容。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是国家的根本,民生反映在经济上就是不同真实显示偏好的汇聚,这是经济社会向上向善发展的信号和指向灯,经济增长就是企业家通过整合民生信号进行创造价值的结果。因此,人们个体偏好的满足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让其自由绽放,国家经济才能创造不断,蓬勃发展。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一财评论员
一财社论 相关阅读 田轩:对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二):初心、创新和信心 | 大V看两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民生为导向,通过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同步,重点关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促进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17 昨天 19:00 这些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词是什么意思?解读来了政府工作报告新词解读。
217 03-06 08:17 促1222万高校毕业生早就业,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关注这些就业问题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统筹好新技术应用和岗位转换,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200 03-05 17:49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在主席台就座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116 03-05 16:35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加减乘除”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4炒股配资,“加减乘除”为民生福祉保驾护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让人眼前一亮。
56 03-05 16:1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