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资讯 珠海,有一家无声咖啡馆

发布日期:2024-10-31 13:33    点击次数:179

什么指标能最好衡量城市的温度,承载城市的记忆?

当然是街边的小店。

小店不仅是普通家庭的生计,也是大家释放善意的出口——他们星罗密布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用提供爱心餐、提供就业岗位、工艺品销售渠道等方式释放善意,来帮助另一些暂时深陷困境的人们。

但小店们也面临房租成本、夫妻店人手短缺、小店人员培训难、资金周转、不懂品牌宣传推广、无力推广自己等现实压力。

他们也需要被看见,需要被帮助。

在这个背景下,人民日报文化传媒和度小满推出了公益推广计划"闪耀的小店",将在全国范围内招募 100 家小店,通过为小店提供品牌推广、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助力小店生意增长。

本期显微故事,就将走进一家闪耀的小店——" 21 楼精品咖啡 · 无声计划"。

这是一家位于珠海的咖啡店,90 后老板唐奇乐在当地特殊学校义教、接触听障学生们后,为解决他们就业特地开的一家店。

自 2022 年营业至今,一直在亏损运营,全靠老板其他的业务补贴才得以维持至今。谈到关于经营的话题时,老板愁容满面。

但当被问及为什么能坚持下来时,老板说,自己只想做点好事,而且若自己停下来了,"店员怎么办?"

虽然自己能帮助的人有限,但能帮助一个也是一个。

以下是关于这家闪耀的小店的真实故事:

文 | 杨佳

编辑 | 卓然

这是一家充满"矛盾"的咖啡店。

在" 21 楼精品咖啡 · 无声计划"的最显眼处,放着一本《征地拆迁法规汇编》,认识老板的人都知道,这是老板唐奇乐的"梦想"。

图 |  配资资讯 无声咖啡馆"供奉"的《征地拆迁法规汇编》

30 岁的唐奇乐是土生土长的珠海人,他从不避讳谈钱、谈发财。

从华南理工计算专业毕业后,不做程序员决定开咖啡店时,他也将自己的首家店选在了全珠海视野景观最佳的地方,并且将一杯手冲咖啡卖到 45 元。

" 21 楼精品咖啡 · 无声计划"店铺计划搬迁时,他则是看中了门口的那棵大榕树,认为"大树底下好成乘凉",才选了这里当作分店地址。

图 | 21 楼无声计划咖啡馆

但细看店里的运营,却和老板想要"发财"的梦想背道而驰。

在咖啡馆普遍降本增效、连锁店推出"标准化"的当下,店内不仅招聘听障店员,还要花超出比培训健全人更长的周期培养他们。

为了解决店员们无法"听"的难题,店里随处可无障碍元素,如为了让自己不在店时,也能随时联系到店员,唐奇乐在店里设置了一盏"提示灯",在手机上一点,店里灯机会亮。

图 | 21 楼无声计划咖啡馆

并且,听障店员还可以带着孩子来店里,甚至有时 3 点就能下班、调班也不需要复杂的手续,跟老知会一声就行。

同样,这家店无声咖啡店,也拥有其他"有声"咖啡店所没有的氛围。

周末听障店员程忠莉带着她的女儿在店里,和大家印象里"听障店员"应该自卑的刻板印象不同,程忠莉脸上随时挂着笑容,慈爱地盯着自己的女儿。

她 9 岁的女儿是健全人,也是个自来熟,一边用手语和妈妈交流,一边说话"回怼"老板唐奇乐,有时还会充当手语老师,教好奇的客人怎么用手语沟通。

"我们店氛围就是这样,每天嘻嘻哈哈的"。

当然,也有许多人都问过唐奇乐:开这家咖啡店,到底能赚钱吗?

唐奇乐算过,如果要维持这家"无声咖啡"馆的运转,每天营业额至少需要 1000 元。

按照店里咖啡均价 25 元计算,每天至少要卖出 40 杯咖啡。

事实上,除了极少数"爆单"日子,店里每天的营业额远远达不到 1000 元,小店每天都要亏损数百元。若算上店里的装修、机器投入,可以说这家店开了多久,就赔了多久。

如此矛盾、违背商业逻辑的咖啡馆,能存活下来,完全是出于老板唐奇乐的"情怀"。

2021 年,唐奇乐接到了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一位老师的电话,老师希望他能为学校的孩子们教授咖啡制作技能。正是这个电话,让他开始接触到了听障学生群体。

唐奇乐记得,他第一次踏入特殊教育学校时,老师曾无奈地告诉他,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视障人士应该去学习按摩,听障人士则应该去工厂工作,所以留给残障孩子的工作机会并不多。

这让唐奇乐感到气愤不平,他认为听障学生在外表上与普通人无异,不应被如此安排命运。

于是,他决定开设咖啡培训课程,至少能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图 | 唐奇乐在特殊学校义教

"但培养听障人做咖啡师远比想象的难",唐奇乐回忆说。他不仅要学习手语以便与学生们沟通,还要面对"听不见"这一巨大挑战。

以拉花技艺为例,健全人士在专业指导下一周就能学会,而听障学生由于无法听见指令,需要将拉花动作分解为 30 多个步骤进行反复练习,通常需要三个月才能掌握最基本的拉花图案。

图 | 博主"达芬奇了怪"在体验做咖啡

当学生们完成学业,开始寻找工作时,他们遇到的困难更大。

市面上几乎没有咖啡店愿意聘用听障咖啡师。唐奇乐将他们安排到了自己的" 21 楼精品咖啡(海景店)"里工作。

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海景店位于珠海日月贝旁,是一家需要预约的咖啡店,拥有优越的海景,许多顾客会提前打电话预约观景位置。

听障店员无法处理电话预约,而且与顾客的交流也存在障碍。

手语并不是一种具有完整语法结构的语言,其语序与口语不同,受此影响,听障店员在用纸笔交流时,他们的文字往往会显得"冷漠""无礼",不少从未接触过听障人士的客户,会感觉到"冒犯"。

此外,外卖小哥来取餐时,也常常因为无法与店员有效沟通而产生矛盾。

唐奇乐回忆说,曾经有顾客当着店员的面说:"残疾人就应该好好待在家里,出来工作只会添麻烦。"

正是这些经历,让唐奇乐意识到普通的咖啡店并不适合听障人士工作。因此,他萌生了开设一家"无声咖啡"店的想法,专门招聘听障店员。

这就是" 21 楼精品咖啡 · 无声计划"这家不赚钱的咖啡店的由来。

最开始开" 21 楼精品咖啡 · 无声计划"时,唐奇乐的家人们都没想他能坚持下来,以为这是他一时兴起。

但家人们觉得又觉得帮助残障人就业是一件好事,于是选择支持他。

然而,仅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对于经营这家并不盈利的小店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近些年,唐奇乐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首先,咖啡市场的价格战使得精品咖啡店的经营变得日益困难。

唐奇乐回忆说,10 年前他开第一家咖啡店时,一杯咖啡可以卖到 45 元,但现在,即使他把价格降到 25 元,还要面对资本连锁咖啡店推出的 9.9 元咖啡的竞争,生意变得非常艰难。

图 | 店内的每一杯咖啡都附赠爱心卡

另一方面,由于"无声计划"店里的店员多为听障人士,受限于他们的听力障碍,能够提供的服务有限,老板也不愿意去过分营销"听障"这个点,所以店里生意总是不温不火的。

除此之外,培训、招聘咖啡师也是一个难题。

与普通学校不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按照听力损伤等级分班的,班级里学生的年龄跨度大,从 11 岁到 17 岁均有,遇上一个年龄合适又对制作咖啡有兴趣的"苗子"并不容易;而社会上,也鲜有听障人士知道相关信息,前来求职者寥寥。

外界的误解也是无形的压力。

有人质疑唐奇乐开店的动机,认为他获得了巨额补贴。甚至有一些进行社会调查的团体会来到店里,以了解残障人士的就业环境为名,直接分发问卷给店员,让回答"老板对你们好不好"等问题。

"我感受到了冒犯",唐奇乐说,他的咖啡店一直在亏损,从开业至今从未获得过任何补贴,完全是他自己其他店铺的收益在支撑着,但却遭到了这样的误解。

谈及为什么会坚持下去时,唐奇乐提到了两件小事。

某次小店遇到了听障送餐员,对方发现店里的咖啡师是听障人士时,"毫不夸张,眼睛一下就亮了",那个眼神触动了唐奇乐,"就好像一下看到了光"。

此外,女性听障人士面临的歧视通常比男性更多。即便是在听障夫妇中,有时男性和其家庭也会看不起女性。

而且,大多数雇佣听障人士的工厂工作压力大、时间长,环境相对封闭,女性在生子后往往因为需要照顾家庭而失业,再加上残障的身份,生活会更加艰难。

相比之下,咖啡师比工厂体面,工作时间灵活,能让她们有收入,对她们来说是另一份保障。一旦这些母亲们获得了尊重,她们的孩子也不会感到自卑。

如店里的黑龙江籍的听障店员,程忠莉今年就将孩子接到了身边。

她的女儿自小在黑龙江长大,算是"留守儿童",却因为父母有工作,从未因为自己的父母是听障人群而自卑,还会热情的充当母亲与外人沟通的桥梁。

"我能坚持下去,没有太多特殊原因,就是我妈妈让我做个好人",唐奇乐说,"毕竟我们(健全人和残障人)没什么不同。"

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段温馨的小插曲:程忠莉的丈夫宫禹鸣来到咖啡馆接她下班。

程忠莉的丈夫宫禹鸣也是一名听障人士,目前在珠海一家工厂担任管理工作。他曾经接受过大学教育,主修设计,并在老家的特殊教育学校担任过美术老师。

宫禹鸣是少数派,他提到残障人士的生存环境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更加艰难。

他分享了妻子程忠莉的经历,我们这才知道,程忠莉曾是残疾人艺术团的一位舞蹈演员,参与过许多表演,已是佼佼者。

但尽管如此,程忠莉能获得的机会依然很少,在多方考量下,她辞去了舞蹈演员工作,进入工厂成为了一名女工。

图 | 听障店员程忠莉展示曾经的舞蹈动作

对于大多数听障人士来说,能找到一份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作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然而,宫禹鸣带领过的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他们一直在与命运抗争,希望能够挣脱束缚,去尝试一些新的道路。

成为咖啡店的店员就是一条全新的道路,尽管这条道路在许多健全人眼中显得平常。

"他们有了收入,也就有了尊严",唐奇乐说。

成为店员后,程忠莉的变化也是明显的。程忠莉的月薪为 3000 元,相比于刚入职时,周围人都感觉她更开朗了。

而且对这个小家庭来说,因为这个小店的存在,他们一家三口得以在这个南方的海滨小镇团聚,孩子不用继续当留守儿童,可以在父母身边茁壮成长。

"你可以直接问我关于父母问题的,我没觉得有什么",程忠莉 9 岁的女儿说。

过了一会儿,她拿出通话手表和同学们聊天、邀请她们到自己母亲工作的咖啡店来——这些朋友都是她今年来到珠海上学后认识的,"他们也没有用异样眼光看我,我们是很好的朋友"。

"咖啡店员"不止是一份工作了,更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让他们能够共同生活、相互支持的机会。

他们也期待这样的小店更多一些,这样,残障人朋友的机会也能更多一些。

这个故事虽然温馨,但唐奇乐所面临的挑战也显而易见。

就算大家知道了唐奇乐的努力、愿意去店里消费,也没达到唐奇乐当初想要帮听障人士从业的初衷。

"我想做的不是只开一家咖啡店,而是真正帮助他们,如果只想盘活一家店,我有太多的选择,我不用守着‘无声计划’。"

"能给听障人士提供工作机会,让她们结婚之后,还有稳定的收入,体面的活着,就是这个咖啡店最大的意义",唐奇乐说,他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无声计划"来,一起推动残障人士的就业。

事实上,像" 21 楼精品咖啡 · 无声计划"这样温暖人心的小店还有很多。

这也是度小满和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推出公益推广计划"闪耀的小店"的初衷。

除了为这些小店提供免费品牌推广,助力其业务增长之外,该计划还为小店提供技能培训支持,帮助他们培养和留住人才。

对于需要资金周转的小店,度小满也将提供资金援助,以解决他们的资金问题。

只有从经营、人才、资金三个方面给予小店全面帮扶,让其拥有自我造血能力、自我迭代,才算是真正的帮助。

城市的文明与温暖,并不在于高楼大厦的耸立,也不在于交通的便捷,而在于这些小店所散发的人间烟火和温情。

城市需要小店,就像人类需要空气、水和阳光一样。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相关资讯